好家网帮您省钱20%-60%

  • 微信扫一扫,家居优惠不会少

瘦肉精事件影响业绩和重组 双汇收入或减逾百亿

13年前 浏览量:21369

“绵阳双汇之前每天屠宰1600头生猪,现在每天300头;漯河双汇总部以前每天消化掉6000头猪,现在每天只有800头。这次瘦肉精事件对双汇的影响很大,估计全部直接和间接损失将会超过100亿元,甚至可能接近200亿元。”一位知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2010年双汇集团收入突破500亿元,若按照该人士的预测,此次“瘦肉精”将会至少吞噬掉双汇集团年销售收入的五分之一,甚至接近四成。

业绩和重组均受影响

自3月15日“瘦肉精”事件被曝光之后,因流入含有“瘦肉精”生猪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已经被停产整顿,并自17日起召回市场流通产品。截至目前,已召回肉制品2000多吨、冷鲜肉70多吨。济源双汇厂内当前被封存的生猪近千头、冷鲜白条肉超过130吨。据当地人士透露,这些生猪及肉制品近两天会被全部销毁掉。

对于济源双汇而言,也许近两年来的家当都要归零。但双汇的损失并不止于济源双汇。据一位熟悉双汇的人士介绍,双汇集团在全国一共有超过17家肉制品厂,济源双汇只是其中规模最小的一家。由于品牌的连带性,双汇位于其他地方的工厂同样受到了影响,多个地方的产品尽管出示了检验合格证明,但消费者仍然不敢相信,拒不买账。

令资本市场更为担心的是,此次事件也许会为双汇发展(000895)正在进行中的重组埋下隐患。3月15日,双汇发展封死跌停,股价从86.6元跌至77.94元,市值蒸发52亿元。

2008年9月16日伊利蒙牛等产品被检出三聚氰胺之后,两乳业巨头股票都出现大幅下跌,*ST伊利自当年9月16日起一个月内的跌幅达到50%,蒙牛乳业跌幅则达到60%。不过,自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1月1日的一年时间内,在克服危机后,伊利上涨236%,蒙牛则上涨200%。

尽管不少分析师认为瘦肉精将在重创双汇股价的同时带来买点,但也有人士对此表示担忧。“在15家拟注入的肉制品资产中,济源双汇无论是生猪屠宰量还是低温肉制品产量,所占的比重都是最小的,但仍然会延缓双汇的重组进程,至少近段时间监管层不会审批该重组事项,至于未来重组方案是否需要调整还需要看事件的进展和监管层的态度。”一位券商分析人士称。

该券商人士还表示,因为双汇重组还未实施,加上是新近发生的事情,这次事件对于双汇发展2010年的年报业绩不会产生影响,预计双汇发展收入能够达到350亿元。但无论重组能否在2011年完成,该事件都会对双汇今年的业绩产生影响。

此外,根据双汇集团在17日发布的声明,下属所有工厂除继续按照国家标准检验外,对生猪屠宰实施“瘦肉精”在线逐头检验。而目前检测瘦肉精的试纸约为10元一个,双汇集团2009年生猪屠宰量超过1100万头,若今年以1000万头屠宰量计算,仅检测瘦肉精双汇的成本就增加近亿元。

规模化养殖将成趋势

“可以说河南养殖业正面临着灭顶之灾,从3月15号到现在,几乎没有河南猪出省,本来正在上涨中的猪价也一下子跌了6、7毛,我已经4天没有开工了,现在只能从山西那边往外省调猪,估计今年很多养殖户都要亏钱了。”河南的一位猪贩子称。

河南是养猪大省,2009年,河南省生猪存栏量为4528.9万头,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均仅次于四川,居全国第二;生猪出栏量仅次于四川、湖南,居全国第三。其中,猪肉产量为389.6万吨。

除了河南之外,屡屡被曝光的瘦肉精事件也给国内整个生猪养殖行业蒙上阴影。东莞证券黄凡认为,相关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如雏鹰农牧、新五丰罗牛山等生猪养殖企业短期都会笼罩在行业阴影之下。

同样不可避免受到打压的还有猪肉的消费热情和整个肉制品产业链上的企业。不过,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畜牧业内人士表示,2008年乳业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整个行业消费基本陷入冰点,但经过1年左右时间,行业就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猪肉同牛奶一样是大众生活必需品,相信这次事件并不会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如果没有瘦肉精,国内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仍然光明。

据了解,目前在国内全部肉类消费中,猪肉消费占据60%的比重。而我国猪肉消费量约占世界产量的一半,2009年猪肉消费量为4882万吨,2010年约为5000万吨。

本次瘦肉精事件将不可避免地使国内生猪养殖业出现变革。东莞证券分析师黄凡表示,大型养殖企业的食品安全保障系数相对小型农场和散户更高,此次的“瘦肉精”事件,从长远来看将进一步提高规模养殖企业的价值,加快行业整合和兼并的过程。目前国内生猪养殖以散养为主,5万头以上养殖厂仅占出栏量的0.64%,规模化将是大趋势。

中投证券蒋鑫在报告中指出,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速度大大落后于下游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企业的发展速度,2008年以来,不少下游屠宰及肉制品企业也开始积极进入上游,这有利于公司生猪供应的稳定和产品品质的保证,同时有助于品牌的建设。但向上游延伸也要适度,企业要控制好自供的比例,国外大型肉类加工企业的原材料自给率多在50%左右。

需多渠道堵住“瘦肉精”

事实上,“瘦肉精”事件并非首次遭到曝光的,而这种类似行业“潜规则”一样的毒瘤如何才能彻底清除,避免再度危及消费者成为各方讨论的焦点。

国泰君安胡春霞表示,此次爆发的问题是行业性事件,出问题的环节主要在养殖阶段,最近几年生猪养殖环节添加“瘦肉精”以行业潜规则的形式一直存在,面对类似“劣币驱逐良币”的生猪供给市场,双汇管理层存在监管缺失的重大责任。但是由于检验检疫涉及养殖、运输、屠宰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从严监管都可以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2010年10月20日,《关于进一步加强“瘦肉精”监管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农业部牵头负责“瘦肉精”监管工作,“可在生猪养殖、收购、贩运、定点屠宰环节实施对‘瘦肉精’的检验、认定和查处”,卫生部、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商务部、质检总局等也在不同环节各司其职。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实际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对瘦肉精的监管目前而言只存在于两个环节:养殖环节生猪出栏时的检测,由各地畜牧部门下属的动物卫生监督所进行,同生猪的检疫一并进行;另一个环节是屠宰企业的自检。

一位地方动物卫生监督所的工作人员坦承,由于检测成本高、人员编制少、工作量大、检测时间长等原因,出栏时的瘦肉精检测并不是全检,而是按照符合国家规定的比例抽检,部分地区该比例仅为出栏量的2%,“全国各地目前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实现全检。”

屠宰环节企业的自检也同样是以抽检的方式进行。济源双汇公司原总经理曹连友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曾表示,“企业自检是通过化验生猪尿样,进行定性分析。一直以来,公司执行的都是集团标准,即按照4.5%。的比例抽检。由于实行以销定产,每天加工生猪在2000头至6000头,如果提高抽检比例势必耗时耗力,将难以保证生产进度。”

应该说这两个环节的共同缺失导致了瘦肉精的猖狂,业内认为,必须大幅提高瘦肉精检测的比例。但也有畜牧业人士表示,全检在每年全国超过6亿头出栏生猪的情况下几乎是难以实现的,应该探索更好的解决之道,比如堵死“瘦肉精”的购买源头等。

免责声明:好家网部分文章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为使访客获取更丰富的信息,本网站只负责收集整理并展示,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明其信息的真实性。
我的
电话咨询

020-85588009

微信客服

打开微信扫一扫